火狐体育娱乐在线官网

火狐体育娱乐在线官网

石墨铣刀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火狐体育娱乐在线官网 > 石墨铣刀

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:抗战中的大刀

时间: 2024-05-19 08:11:18 |   作者: 石墨铣刀

产品概述

  刀是中国人传统的武器,有着数千年的历史。在中国,制造刀的技术曾经达到世界的顶峰。在抗战时期,由于国军装备太差,大刀居然成为部分国军的制式装备,参加了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。

  随着连发速射武器的出现,以及火炮技术的,冷兵器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。

  一战期间,超过八成的士兵死于火炮和重机枪,只有二成左右的士兵死于步枪、冲锋枪手榴弹、地雷、毒气,还有就是冷兵器的肉搏。

  到了二战期间,苏联、德国、美国、英国等主要列强,都大量装备了冲锋枪这种近战武器,显然肉搏战就越来越难出现了。以苏军为例,仅仅波波沙冲锋枪就生产了600多万支,在射速高达900发/分钟,装弹71发的波波沙面前,想要以刺刀肉搏基本就是自杀。

  不过,二战还有一个战场,却普遍出现了近战肉搏的场面,这个战场就是中国战场。

  大部分肉搏战中,中日两军都是拼刺刀。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,中国大刀对日本刺刀也是屡见不鲜。

  此时中国的大刀的制造水平,远远抵不上唐宋明清,甚至还比不上2000年前的汉朝。

  使用大刀最多的部队是宋哲元的西北军,其他部队用的不多,诸如桂军、滇军、湘军等基本清一色的用刺刀,川军少量部队用大刀,主要是川军武器装备太差,刺刀数量太少。

  至于中央军基本也是用刺刀,只有在很特殊的作战情况下,因刺刀不方便使用,只可以使用大刀。

  民国所有军阀饱受国际武器禁运之苦,本国又造不出足够的刺刀,只能被迫大一些大刀来凑数。

  大家不要小瞧刺刀,看起来小小一把刀,制作并不简单。由于刀身细窄,配件很多,加上对于刺刀的强度,韧度,标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,通常要正式的兵工厂才流水线才能大量制作。

  图片:大刀是只有少数的刺刀被迫搞出来的。其实在敌军连射武器的扫射下,使用大刀正面冲锋等于是自杀。

  不要说没有军事工业的西北军,就算是中央军,因刺刀生产数量不足,还动用大量外汇从比利时购买了一大批刺刀。

  西北军官兵大多数来源于河北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四省,这几个省民风都比较尚武,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大多懂得一招半式,大刀也是有群众基础的。

  冯玉祥本人是一个很喜爱中国武术的人。他的西北军内配有很多著名的武术大师作为教官,比如沧州籍的武术名家马凤图、马英图、王子平、洪立厚、刘鸿庆、王桂林。

  在冯玉祥的要求下,这些武术大师根据西北军的特点,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基础,群策群力,一同研究出了一些很实用的拼刺招数和大刀的刀法。

  在西北军中,大刀是士兵最基本的军事能力之一,也是考核的重点项目,西北军逐步形成了围绕着大刀的一整套战术和武术。

  在这种氛围下,西北军上上下下都酷爱武学,普通士兵每天要练习一个小时的刀法,高级将领如佟麟阁、张自忠、赵登禹、吉鸿昌,董振堂、冯治安、刘汝明等人,也多是武术好手。

  除了西北军普遍练习武术以外,西北军士兵身体也是中国里面数一数二的。由于西北军大多来自陕西,河北,山东,河南四省,士兵多是北方大汉。加上长年习武,年轻小伙子往往都长得结结实实、体力好、臂力强,一刀可以砍断碗口粗的大毛竹。

  西北军军官还曾经吹牛说,如果他们去江西剿共,一个西北军士兵肉搏战可以对付五个红军的南方矮小士兵。

  除了士兵普遍装备大刀以外,冯玉祥还把武艺最强和身体最强壮的西北军士兵编组在一起,组成一支擅长近战的精锐部队---手枪队。手枪队士兵普遍背着一把大刀,外面也叫它做大刀队。

  西北军从军到旅的各级军官,都控制着一支手枪队,这支手枪队规模从连到团不等。往往每到战斗胶着或者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,手枪队便会成为撒手锏。

  在1918年突袭湘西桃源,100名大刀队一举打败数倍的敌军占领桃源;1923年大刀队攻占天津;1926年支持国民政府军和晋军激战晋北,著名的倒戈将军石友三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大刀队冲锋。

  1930年的中原大战之前,西北军还编有手枪旅。源于西北军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第三路军中,也长期地保持着手枪旅的建制。

  韩复榘经常亲自带领这支劲旅作战,在抗战中韩也是亲自带着手枪旅过渡黄河,到济阳和日军装模做样的打了一下,随即逃跑放弃了济南,最终丢了自己性命。

  手枪队或者说是大刀队,是西北军中装备最好的。士兵配有一把10发装弹或者20发装弹的毛瑟枪,中国一般也叫作驳壳枪。该枪可以做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,是一款近战的利器,配有手200发。

  由于部分部队的驳壳枪数量不足,一些大刀队士兵配有一把伯朗宁小手枪,配弹50发。

  不过,大刀队的优势只是在近战,一般来说作战距离不超过100米,而且只能用于攻击没有防备的敌人,也就是偷袭或者夜战。一定不可以在大白天,堂而皇之的拿着大刀,进攻有准备的敌人。

  大刀本来就是弥补刺刀数量不足的武器,很多时候都是乡村铁匠的产品,非常粗劣。

  刀身就是劣质钢甚至更多为熟铁打造,仅仅在刀口上镶嵌一些钢,以增加其锋利程度。

  一般来说,刀身和刀柄就是同一块铁打造,在刀身刀柄间加一个粗糙的护手,将两者分开。

  大部分大刀后面都有的环,这是汉代环首刀的设计,以方便将大刀挂在某处携带,减少大刀手长距离行军的疲惫。

  有些大刀环上还绑着红色的布条,这个红布条和红缨枪的红缨类似,主要是分散敌人注意力,同时用鲜艳的颜色威吓敌人。

  大部分大刀上有血槽,用来砍中或者刺中敌人以后放血用,但有的大刀因为赶工,干脆就没血槽。

  西北军作战前,往往召集一大批农民或者匠人帮助磨刀。在七七事变以后,铁匠们主动找到西北军要求帮忙磨刀,不收钱。

  图片:中国古代的刀法流传至今,所以民间武师在大刀上还是很有两下子的。当然,大刀队并不仅仅是大刀,也装备手枪,手榴弹和短步枪(骑兵步枪)。

  大刀普遍重量在2公斤左右,这样大的重量,加上劈砍的力量,一刀下去威力还是很大的。只要砍到人,即使不死也是重伤的,砍到脖子掉脑袋,砍到四肢掉手脚。

  说一千道一万,大刀毕竟是无可奈何之下应急的东西。对比日军打造精良的刺刀和倭刀来说,大刀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。

  这种大刀不能刺,就算刺中也不容易造成致命伤,所以只能砍,这又增加了使用的难度。

  这种马刀打造的工艺,相对大刀就要好一些,一般也就是使用简单的打造工艺,只是使用的钢铁相对较好,打造的时间较长。

  有些马刀还是全钢打造的,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锋利,重量较轻,而且刀头可以刺杀,这也是马上作战所需要的。

  抗战中,除了绥远、察哈尔两省以外,国军骑兵在日军重武器勉强,并不容易发挥威力,马刀参战的情况少之又少。

  无论大刀也好,马刀也好,长度一般在1米一下,而日军三八式步枪加上三零式刺刀的长度在1米50以上,双方长度相差半米以上。

  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,所谓一寸长一寸强,在训练水平相同的情况下,刺刀远比大刀更有威力。

  使用大刀对付日刀并不有利,实际是处于很大劣势的,在肉搏战中受制于人。

  大刀如果抢先主动进攻,很容易会被更长的刺刀一招压制,甚至当场被刺中身亡。

  所以,大刀对刺刀,手持大刀的人,必须要有远强于刺刀手的身手,而且一开始不能进攻,必须以防御为主。

  大刀队刺刀的传统刀法是:首先大刀放在身前,等待日军的进攻。日军一般来说,会立即以刺刀一个直刺。此时大刀手就必须立即反应,持大刀从下往上挥动,一下拨开日刀,将刺刀挡到外围,接着猛一步跃进,一刀劈过去或者刺过去。这时日刀已经被打开,再想收回已经不可能,只能眼睁睁的挨上一刀。

  第一,大刀手一定要能躲过,或者拨开日军的刺刀正面打击。这并不容易,难度很大。日刀直刺速度极快,一般也就零点几秒。这么短的时间内,如果你反应稍慢,不是中刀就是只能躲开。这样一来,日军就可以从容的多次刺杀,日刀手是立于不败之地的。

  第二,大刀手拨开日刀的力度和角度必须恰好,能够将日刀挡在外围,而不是仅仅打出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。

  如果不能将日刀挡的足够远,日军依然能够继续刺杀,还是立于不败之地,而大刀手就不能跃进一步反击了。

  第三,大刀手即使拨开日刀到外围,还要必须立即一步跃上去,挥刀砍杀或者刺杀。如果跃进较慢,日刀手肯定立即反应过来,向后退却或者闪躲。那么,大刀手之前两个步骤就完全没用了。

  总之,以大刀对刺刀并不有利,这也是中央军为什么始终不练大刀的原因。至于八路军正规军也是强调刺刀,非到万不得已,不使用大刀。

  更需要说明的是,日军可谓二战列强中拼刺能力最强的部队,不但远远强于美军、苏军、英军,也强于国军。

  日本军方自从建军以来,就很注重士兵拼刺训练,新兵一律接受严格的刺杀训练。

  西北军在众多中国武士大师的指导下,练习了一套专门克制日式刺杀的使用刀法。

  刀法重点是一个快字,一磕一砍一般只要一到二秒钟时间完成。只要大刀能够磕开日刀,那么日军是必死无疑。刀法虽然简单,但正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所在,也是以刀破刺不二的法宝。

  实战中,越简单的就越有效。里面,武松、林冲、鲁达等人多次打斗不过三招二式。像李连杰在武侠电影中,舞刀弄抢打上十几分钟才分出胜负,现实中是不可能的。

  据西北军老兵曹建章回忆:有一个敌人端着刺刀就对着我刺来,嘴里还喊着:“呀呀呀。”日本人打仗是有两下子的,气势汹汹。我抡起大刀,用刀背用力往左磕他的刺刀,他的刺刀歪了,然后有个回力,我的大刀借着回力从后往前抡了一圈,再向前一刺,刺中他,再使劲儿一拧,我听见他“啊”地一声惨叫,死了。(马老边说边情不自禁地示范当年的动作)现在我老了,动作慢了,当时是很快的。整场战斗,我只刺死了这一个敌人,幸运的是,我没有被敌人刺死。这场白刃战打了1个多小时。当时二十九军的战士还是很英勇的,是积极主张抗日的。我们不是怕日本人,还有点儿看不起他们:认为他们的刺刀不如我们的大刀片儿。

  日军方面缺乏有效对付中国大刀刀法的办法,甚至发明了一种可笑的铁围脖来对付。

  它用一块半月形的铁片,将其折成半圆,在上沿两头打两个洞,用铆钉铆在钢盔上,戴上钢盔时,铁围脖即围在后脖子上面。据说可以有很大效果预防大刀砍头!

  在后来的丰台战斗中,日军大部分配备了铁围脖。不过实战效果很不佳,还被世界各国作为笑柄!

  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喜峰口?还有多少人关心抗战?抗战时,领袖一声令下,全国各地的健儿们奔赴沙场。1938年,一个记者正常采访正要上前线的国军士兵:你准备战后干什么?国军士兵回答:我活不到战后!这场战争中,我们这些军人都会战死沙场的!

  29军在喜峰口第一天的激战中,虽顶住日军的进攻,但在敌人重武器的打击下伤亡非常惨重。

  三个旅长赵登禹、佟泽光和王治邦商议了一下,赵说:我们装备差,火力弱,有兵无枪,有枪缺弹,只是每人大刀1把,手榴弹6枚。

  赵认为日军炮火太猛,尤其是重炮火力杀伤巨大,喜峰口又没有坚固工事很难抵挡。

  西北军可以在阵地战中依靠近战大刀杀敌,但肉搏战这种作战方式,双方伤亡一般来说相差不会太大。

  一般来说,如果肉搏战中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,双方伤亡最多会有一二成的差距。

  而日本士兵并非肉搏战的菜鸟,他们军方向来重视拼刺训练,并且作为武士道精神的体现。

  大多数日本士兵擅长刺杀,大多经历过实战。29军面对是日军关东军精锐,近战能力也很不弱。29军杀日寇多少人,一般自己也要损失差不多的士兵。西北军原本就在日军火炮下伤亡不轻,展开擅长的肉搏战也要有不轻的损失。照着这样的伤亡,29军的二万多兵力坚持不了多久。

  29军在喜峰口前线个团,和日军刚刚打了二天就伤亡了2000多人,相当于伤亡了2个团。

  大家一致决定,必须以攻为守--发挥西北军的近战夜战优势,准备连夜发动大规模夜袭战。

  出击部队分为三路,由三个旅长分别出击:由赵登禹旅长率部摧毁日军炮兵阵地,佟泽光旅长摧毁日军辎重。

  一旦二人得手,日军正面主力必然要回头救援。此时王治邦旅长率部从中路连夜突进,一举击溃日军,占领主阵地。

  日军方面对喜峰口地形并不了解。他们原本以为喜峰口附近只有一条公路,封锁住就没问题,日军只在喜峰口正面布置了重兵。

  日本人不知道的是:喜峰口一带还有一些只有当地牧羊人知道的小路,它们通向日军阵地的后方。

  赵登禹旅长不顾腿部的伤势,拄着拐杖亲自带领王长海和董升堂2个团主力500大刀队出发。他们在当地爱国牧羊人的带领下,延着艰险难爬的山间小路,踩着齐膝高的积雪,连夜行军数十里,绕到日军后方狼洞子及白台子的炮兵阵地。

  29军士兵在零下十度的低温下埋伏了半小时,等到凌晨2点日军大多熟睡以后突然出击。当场砍死手足无措的日军炮兵和警卫部队200多人,砍死日军大佐一人,残余日军炮兵作鸟兽散。29军缴获全部日军重炮18门和大量弹药。

  聪明的29军士兵还用缴获的火炮装上炮弹,向日军主阵地中射击二十多发,日军遭到后方火炮的打击乱作一团。

  这一路,歼灭日军200多人,缴获日军重炮18门(由于无法带走,全部就地毁掉,这让赵登禹心痛不已),还摧毁日军几十辆运送弹药的汽车。

  图片:大刀对刺刀,以短兵器对长兵器,兵器上吃了大亏,就一定要通过武术来弥补。所以西北军很看重大刀的训练,还请了很多著名的武师帮助训练。

  另一路,佟泽光旅长则率二个团500多人大刀队,攻击喜峰口高地上的敌人辎重部队。

  大刀队士兵砍倒几个日本哨兵以后,一个警惕性较高哨兵发现了大刀队,随即鸣枪示警。

  500勇士冲入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等日军控制村庄,这些村子里面驻扎着日军一支骑兵部队和大量辎重部队。

  大刀队冲入村庄以后,随即向房屋里面投入大量手榴弹,继而冲入房间挥舞大刀猛砍。

  在基本歼灭日本骑兵和警卫部队以后,29军随后四处放火焚烧日军大批辎重车辆。

  大刀队一部分已经撤退,还有一部约200多人同日军优势兵力在村子外遭遇。大刀队员毫不示弱,挥舞大刀和数量非常大的优势的日军血拼,在杀死200多名日本士兵以后,大部分牺牲殉国。

  王治邦旅长在前二路得手以后,率领部队从喜峰口正面出击。日军主力已经回头救援后方,余部在慌乱中不能抵挡,只得丢弃喜峰口大部分阵地全线后撤。

  该夜袭战,日军在大刀队下伤亡1000多人,一个重炮阵地全部被摧毁,大部分辎重被焚烧。

  日军遭受严重打击,无法继续作战,在3月12日中午一路暂退到长城外20里。喜峰口战役结束,并不意味着大刀肉搏战的终结。

  抗战期间,国军为了败中求胜,以弱胜强,英勇的进行了无数次大刀对刺刀的肉搏战。

  在武汉会战的万家岭大捷中,张灵甫曾经带部下冒死爬上九十度悬崖张古山,包抄日军阵地后路。他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偷偷爬上悬崖,然后将上身的衣服脱光,一手持大刀,一手上去摸。一旦摸到有衣服,上去就是一刀。

  日军虽在二战中武装到牙齿,从重型轰炸机、航母、重炮、坦克一应俱全,但遇上这种玩命的打法,一样无法对付,最终106师团在万家岭几乎被国军全歼。

  大刀活跃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的每一个战场,北平、天津、上海、南京、太原、徐州、武汉、南昌、长沙。到处都是国军健儿手持大刀,以弱拼强的身影。

  在二战结束以后,西方军事学家曾经非常不理解实力为日本几分之一的中国,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抗战的胜利。

  宁为战死鬼,不做亡国奴,不要说手上还有大刀,就算是只有指甲和牙齿,我们也会和侵略者拼到底的。